云速体育app官网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云速体育app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她是河南人的骄傲,卖房卖车捐款4000万,连唱180场戏捐1架战斗机_常香玉_演出_张妙玲
她是河南人的骄傲,卖房卖车捐款4000万,连唱180场戏捐1架战斗机_常香玉_演出_张妙玲

2025-07-06 2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  

1950年,在一次深夜里,常香玉从广播中得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惨烈战况,伤亡情况异常严重。她翻来覆去辗转难眠,心中五味杂陈。她对丈夫陈宪璋说:“我们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落后了,要不我们捐一架飞机吧?如果可以,那我们就去做!”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捐!只要能帮到咱们的战士,就捐!”这一场空前的捐飞机义演行动就此拉开了帷幕,推动这个伟大举措的正是豫剧皇后常香玉与她的丈夫。

然而,在那时的她,原名并非常香玉,而是张妙玲。1923年,张妙玲出生在河南巩义县董沟村的一个贫寒家庭。家里经济困窘,年仅9岁的她几乎被卖作童养媳。父亲张茂堂心如刀割,见女儿命运如此坎坷,最终决定带她走上戏曲之路。张茂堂原本是豫西调的艺人,在事业正逐步走向巅峰时,却因遭人嫉妒被下毒,导致嗓音损坏。尽管他深知唱戏一行的艰辛与苦楚,不愿女儿走上同样的道路,但出于对女儿的怜悯,他还是选择教她学艺。

张茂堂严苛的教导风格,几乎成了张妙玲的噩梦。他时常手持皮鞭,稍有差错便毫不客气地惩罚她:“戏比天大,上台一定不能出错!”无论张妙玲如何哀求,或者流泪不止,父亲始终不曾心软。即便如此,张妙玲从未想过放弃,心中暗暗发誓:“我一定要坚持,定要唱好戏!”

展开剩余81%

然而,家族里的一部分人视唱戏为不体面的行当,认为这会丢掉家族的颜面,甚至威胁要将她除名族谱。倔强的张妙玲,并未因此退缩,而是暗自发誓,她一定要继续唱戏,不会为任何威胁所屈服。

父亲最终为她找了一个姓常的干爹,并为她取了艺名“香玉”。从此,张妙玲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常香玉。

她凭借非凡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,在13岁那年凭借一出《六部西厢》在开封一举成名。此后,常香玉常常应邀前去演出,虽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,但她深知戏子一生的辛酸,尤其是在旧社会,戏曲艺人往往被瞧不起,受尽军阀和财主的欺凌。

19岁那年,常香玉被一位当地帮派头目李樾村请去演出。在演唱《孔雀东南飞》一曲时,她无意中表现出夫妻殉情的情节,这让李樾村误以为她在暗讽自己,甚至威胁要她跪地道歉。常香玉倔强不屈,毫不犹豫地摘下两枚戒指,当场吞了下去。李樾村看她如此决绝,担心她在大喜之日带来晦气,急忙将她一行人赶了出去。

常香玉几乎心灰意冷,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,然而一位陌生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。那个人是她的忠实戏迷,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陈宪璋。在他的鼓励与帮助下,常香玉挺过了这段艰难时光,最终两人携手共度余生。

随着抗日战争爆发,常香玉深感国家危难,决心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她与丈夫一起改编了一些抗战题材的戏剧,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演出,为抗日宣传募捐。每到一地,她们见证了百姓的疾苦,常香玉便一边演出,一边施粥施饭,帮助困苦的人们。

1947年,由于拒绝为国民党演出,丈夫陈宪璋被捕。常香玉倾尽家产,四处奔走,几乎倾家荡产,终于成功将丈夫救出。第二年,夫妻俩在西安创办了“香玉剧校”,专门培养那些贫苦孩子,努力传承和发扬豫剧艺术。

1950年,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,常香玉再次感到自己应该为志愿军出一份力。她听到广播里传来伤亡惨重的消息后,心如刀绞,于是她和丈夫商量,决定捐出一架飞机。尽管一架战斗机需要15亿元旧币,这个目标似乎遥不可及,但常香玉并没有退缩。她坚定地说:“如果半年内做不到,我就唱一年;一年不行,我就唱两年,一直唱下去,直到完成!”

为了这份大爱,她将所有的首饰与家产变卖,筹集到了4000万旧币作为义演的启动资金。1951年8月,她带领“香玉剧社”从西安出发,一路演出筹款,途经开封、郑州、新乡、武汉、广州、长沙等城市。虽然她的孩子们年纪尚小,最小的才3岁,但她毅然将他们托付给托儿所,决心与丈夫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。

在漫长的演出旅程中,常香玉忍受着疲劳与病痛,牙痛得几乎无法忍受,但她咬牙坚持,直到最后一场演出。在全国各地的演出中,常香玉和剧社受到了热烈欢迎,民众纷纷捐款。仅仅半年时间,她们就筹到了15.2亿元旧币。叶剑英元帅亲自观赏了她的演出,并为她题名“爱国艺人”。

1952年,常香玉将所有募得的款项捐赠给国家,购买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,机身上赫然印着“香玉剧社号”五个大字。她完成了这一壮举后,并未满足,继续为志愿军战士们提供帮助。1953年4月,她随剧社前往朝鲜战场,为前线的战士们慰问演出。在演出中,她唱出了那句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,这句词在军中广为传唱。

常香玉回国后,继续致力于豫剧的推广工作,并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。1970年,她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,培养了众多艺术新秀。

2003年底,80岁的常香玉因患癌症住进了北京的医院。当她得知奥林匹克中心有一场慰问河南农民工的演出时,她不顾病痛,毅然拔掉输液管,戴上假发,清唱了一段《柳河湾》。这段表演成为了她艺术生涯的最后一场演出,她说:“只要我站得起,我就要站在舞台上。”

一年后,这位82岁高龄的传奇艺人悄然离世,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。她被授予“人民艺术家”的崇高荣誉,她的爱国精神与艺术成就激励着无数人。常香玉不仅是河南的骄傲,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。

END

感谢阅读,阡陌会继续为您呈现更多的文史故事。欢迎点赞、评论、转发、收藏与关注!

发布于:天津市